舞蹈秧歌技巧(秧歌舞教程)

舞蹈技巧0124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舞蹈秧歌技巧,以及秧歌舞教程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如何跳秧歌十字步

1、首先将左右两脚分别放在十字形横线的下方、中线的左右两边,站好位置。

2、左脚向右前方迈出,同时右手高左手低,自然摆动。

3、右脚从左脚内侧绕过左脚,站在左脚的左前方,这时右脚脚跟可以向左边倾斜一些,这样更有利于站稳,不摇晃摔倒。

4、迈左脚。左脚向左侧平行移过来就可以,移动的宽度与肩同宽就行,学习的时候动作不要太大,以便保持平衡。

5、右脚直接下移到自己感觉到舒服的地方站稳。这样扭秧歌的基本步十字步就完成了。

扩展资料:

社会影响

每逢重大节日,例如新年等,城乡都组织队,拜年问好,互相祝福、娱乐。另外,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,比歌赛舞。

秧歌是中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。它在色彩的运用上,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。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,有红蓝黄绿。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,边歌边舞,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
胶州秧歌基本步法

胶州秧歌基本步法

舞蹈专业人士把胶州秧歌的特点归纳为“脚拧、扭腰、小臂绕‘8'字、手推、翻腕的有机配合”。这一动律的形成,关键在于脚跟的灵活扭动和脚掌的弹性,这与过去演员脚上穿着模仿妇女缠足步态的“跷板”有关,跷板被废除后,舞蹈中把动态保留了下来。

胶州秧歌通过脚下的拧、碾、抻、韧劲带动身体的拧动,形成了“三道弯”的基本体态。老艺人通常用“抬轻、走飘、活动起来扭断腰”来形容胶州秧歌的动律和风格。

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,是一种舞、戏结合的表演形式,表演一般分为跑大场和小戏两部分,跑大场主要是秧歌的形式,小戏则专门演小戏,二者除服饰相同,没有内在联系。

秧歌舞基本动作是什么?

绕花:双手持巾,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,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,提腕形成手绢花;后半拍手腕向下压。绕花时速度要快,压腕时速度要慢,手指不要上翘,不能架肘,动作要连贯,使手巾转成立形。

单臂巾:左手叉腰,右手于胸前一个花,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°一个花。

双臂花:一手于胸前,一手于身体左旁90°一个花,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°一个花。

交替花: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,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。

扩展资料:

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,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、耘田的劳动,以敲锣打鼓,用来助兴,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。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,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,歌舞都统称为秧歌。

秧歌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,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。表演起来,生动活泼,形式多样,多姿多彩,红火热闹,规模宏大,气氛热烈,闹得热火朝天。每逢重大节日,例如新年等,城乡都组织队,拜年问好,互相祝福、娱乐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秧歌舞

秧歌步的基本步法

(一)前踢步

前踢步两拍完成,2/4拍(中速)以右脚为动力腿。Da:右脚蹭地快速向前踢出15度,同时左腿快屈膝。第1拍:慢收回右脚,左腿同时直膝,成双腿直立。Da:左脚蹭地快速向前踢出15度,同时右腿快屈膝。第2拍:慢收回左脚,右腿同时直膝,成双腿直立。动作时注意踢步要快踢慢收,慢移重心。

(二)后踢步

后踢步两拍完成。2/4拍(中速)以右脚为动力腿。Da:左腿微屈,右腿勾脚向后踢出。第1拍:右腿慢收回,落地成正步。左腿同时直膝、直立。重心移至右腿。Da:右腿微屈,左腿勾脚向后踢出。第2拍:左腿慢收回,落地成正步。右腿同时直膝,直立。重心移至左腿。

(三)走场步

走场步两拍完成。2/4拍(稍快)两脚交替向前或向后走,1拍1步,膝关节微屈,一步一顿,小腿放松,脚腕有控制地勾后脚。动作时,保持基本体态。

(四)跑场步

跑场步两拍完成。2/4拍(快板)做法与走场步基本相同,动作时一脚掌蹭地走,落地时沉稳有力,另一脚稍后踢。

扩展资料

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

提压韵——正步位,双手叉腰,腰部为轴,身体以肋带动胸腰交替提压,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摆动,用呼吸带动上身动律,重拍在下。

划圆韵——正步位,双手叉腰,腰部为轴,左右两肩交替由1 点向后画8字立圆,胯保持不动,重拍在下。

前后韵——正步位,双手叉腰,头部有节奏、干净、利索地2、8 点斜上方甩动,要求有停顿,眼神先到。同时,压脚跟随动。

秧歌舞的基本舞步有哪些?

有双膝屈伸、压脚跟、上身动律。

1、 双膝屈伸:分为硬屈伸时和软屈伸时。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;软屈伸时膝关节的要有内在的柔韧感,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;挺膝时双膝挺直,以示动作的哏、俏特点。

2、压脚跟:分为正步压脚跟、小踏步压脚跟等。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,前脚掌着地,双腿挺膝,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,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,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。

3、上身动律:分为横摆身和前后扭身。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,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。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,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,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,胯不要扭动,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。

秧歌舞相关介绍:

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,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、耘田的劳动,以敲锣打鼓,用来助兴。表演起来,生动活泼,形式多样,多姿多彩,红火热闹,规模宏大,秧歌内容包含量大,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;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,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,豪情倍增。

秧歌舞在风格上既有火爆、泼辣的特点,又有稳静、幽默的特点。动作既哏又俏,既稳又浪,而且稳中有浪,浪中有稳,刚柔结合,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。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,旋律的各种变化,乐曲的连接,调性、调式的变换都要顺。

怎么学习秧歌

秧歌是中国(主要在北方地区)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,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。那可以这样学习秧歌:

1、复习秧歌的四方。

2、了解秧歌的基本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几种秧歌步。

3、先记好步奏“比如哪个步奏多少步”先学会脚步,再学手的动作搭配。

4、能随节拍优美地扭出秧歌十字步。

5、多听要学的舞蹈音乐, 懂得听音乐就一定能配跳得好。

扩展资料

秧歌种类:

1、东北秧歌: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、龙灯、旱船、扑蝴蝶、二人摔跤、打花棍、踩高跷等,多在一起配合演出,统称为“秧歌”。

2、华北秧歌:关于华北秧歌,李炳卫等《民社北平指南》所记北京“鞅哥会”:“全班角色皆彩扮成戏,并踩高跷,超出人群之上。其中角色更分十部:陀头和尚、傻公子、老作子、小二格、柴翁、渔翁、卖膏药、渔婆、俊锣、丑鼓。以上十部,因锣鼓作对,共为十二单个组成。

3、河南秧歌:河南地区的秧歌有“回民秧歌”,“军庄秧歌”,“大营秧歌”等。“回民秧歌”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回族民间舞蹈,风格与汉族传统秧歌有区别。回民秧歌分布在周口项城的南顿集。

4、高平秧歌:高平秧歌渊源于高平市东南乡,流行于高平全境及晋城、陵川等邻近县份。演唱时只有梆子击节、锣鼓伴奏,故又称“千板秧歌”。由坐摊说唱发展为一个独立剧种。

5、西北秧歌:西北地区的秧歌表演,有所谓“白髯、花面、红缨帽,白皮短褂反穿,手执伞灯领队”者,相当于东北秧歌中“反穿皮褂”的前导者、华北秧歌中“长袍短褂、皂靴羽缨、持红罗伞者”。所谓“浪子”与“娼妓”,大概相当于华北秧歌中的“公子”和“美女”。

6、伞头秧歌:在晋西和陕北,流行着一种“伞头秧歌”,秧歌队中有一举足轻重的歌手,左手摇响环,右手执花伞,俗称伞头。是一支秧歌队的统领,其主要职责是指挥全局、编派节目,带领秧歌队排街、走院、掏场子,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答谢致意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秧歌

舞蹈秧歌技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秧歌舞教程、舞蹈秧歌技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